医院拥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烧伤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疼痛科、急诊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9个省临床重点专科,28个省医学领先学科。
医院为江西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挂靠单位,是全国“呼吸系统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单位、国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省级牵头医院、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拥有国家级消化系统诊疗中心、国家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以及13个省级诊疗中心、11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医院是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是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会副会长单位,是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灾难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烧伤科医师分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是36个江西省医学会专科分会、15个江西省医师协会二级分会挂靠单位。
医院现有35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拥有三合一“一站式”数字一体化复合手术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达芬奇机器人以及骨科手术机器人等诊疗设备。
医院可开展人体器官移植、试管婴儿、神经内镜、疼痛微创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微创介入、大面积烧伤病人的重症监护、ECMO、吸入性损伤的研究及临床救治、慢性意识障碍行为学评估技术等各类国内领先或特色技术。2018年-2021年,以机器人手术为引领的高精技术居省内领先、全国前列。
教育教学方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养于一体的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复旦榜”全国百强医院,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三年进入前30,连续8年稳居艾力彼“顶级医院百强”榜(2021届为64名),现以东湖、象湖两大院区为主体,建筑面积73.4万平方米,编制床位6100张。
医院成立于1939年,前身为中正医学院附属医院,1949年解放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教学医院,1958年转业地方,先后历经南昌医学院附属医院、一七三陆军医院、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十余次更名。2005年江西医学院与南昌大学合并,医院随之更名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至今。
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是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联合授予的全国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在首届教育部及国家卫健委所属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育质量评价中排名20。
医院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夺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4项,连续三年代表南昌大学夺得省赛冠军。多次组队代表南昌大学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并荣获华东赛区特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医院拥有完整的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体系,每年承担400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规培生、进修生的教学任务。设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康复治疗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麻醉学、康复治疗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点一级学科 2 个,硕士点一级学科 5个、二级学科27个、三级学科15个;拥有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8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7个,其中国家重点专业基地5个。
科研创新方面
医院是江西省临床医学科学研究院挂靠单位,拥有7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6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9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研究所。同时下设独立二级事业单位——江西省转化医学研究院。2021年,科技部批复医院建设江西省P3实验室。
改革开放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3项,以合作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自“十三五”以来,以我院为第一单位获省部级科技奖51项,其中获省科技一等奖6项;发表SCI论文2000余篇;获批各类授权专利200余项、软件著作权21项,以第一主编/主译出版著作67部;获批国家级项目328项,省级项目立项647项,累计纵向科研经费2.08亿元。在202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医院共27个学科进入全国百强榜。
核医学科前身为成立于1960的同位素室,1988年正式建立核医学科。科室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是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连续两年获得华东地区专科声誉排行榜排名,是江西省医学会及整合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委挂靠单位。学科带头人张青教授及科室骨干担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常务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务委员、CSCO甲状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指南(2021版)》编委。目前科室拥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卫生系统高层学术带头人、卫生系统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承担了核医学专业研究生、规培生、本科生及进修生的教学和培训。
科室设有3个亚专科:分为核素治疗专业组、SPECT/CT核素显像专业组及体外标记免疫检测专业组。
核素治疗:核素治疗门诊及智慧病房,开展各种甲状腺疾病诊治、碘131治疗甲亢、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难治性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碘125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核素锶89治疗骨转移性肿瘤等。
核素SPECT显像及脏器功能测定:反映的是机体的代谢、血流及功能改变,称为“功能影像”。在骨转移癌、冠心病、甲状腺、肾脏、小儿黄疸、下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功能评价上有独特的优势。
标记免疫检测:为卫生部室间质评优秀实验室、中华医学会体外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示范实验室,连续参加NCCL组织的室间质评项目成绩优秀。体外实验室拥有罗氏流水线、西门子等近10余台各种全自动发光检测设备,进行包括肿瘤标志物二十项,甲状腺功能十项,性激素八项,贫血三项,骨密度三项,肝纤四项,生长发育三项,孕妇的早筛、中筛等检测。
张青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科主任、教研室主任
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甲状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江西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2021年版碘131治疗Graves甲亢指南》编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及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大型医疗设备招投标及配置评审专家、江西省放射卫生专家、江西省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江西省远程医疗会诊专家,《江西医药》、《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杂志审稿专家。任“十二五”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核医学》副主编,参编《影像核医学》、《核医学案例版》等著作6部,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SCI 6篇、核心期刊30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厅级课题10余项。从事核医学工作30余年,视病人如亲人、仁心仁术,医术高超,每月门诊量1000余人次,吸引全国各地的病人前来就诊,常常一号难求。教书育人,潜心专研,培养核医学硕士研究生20余名,应邀赴国外参加学术交流,并多次在省内外进行学术专题讲座。多次评为南昌大学和医院先进个人,获得医院新技术奖多次,南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